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测试条件、测试项目与方法、数据处理及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测试及评价,其他类型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Title:Test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K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23—2025《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测试及评价规范》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性能测试与评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测试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测试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等参数。例如,测试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5℃之间,相对湿度应在45%~75%范围内。这些条件的选择是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数据偏差。
性能指标体系
该标准建立了全面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性能指标体系,涵盖了能量效率、充放电特性、循环寿命等多个方面。其中,能量效率是指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实际输出的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反映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充放电特性则关注电池在不同电流倍率下的表现,如恒流充电时的电压变化曲线等。而循环寿命则是衡量电池长期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充放电次数表示。
测试方法
对于上述各项性能指标的具体测试方法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在测量能量效率时,要求采用高精度的电能表记录充放电过程中的电量消耗;而在评估充放电特性时,则需要通过专用设备采集电压、电流等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测试前后的状态检查,以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安全性考量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内容外,标准还非常重视安全性问题。它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来保障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例如,在进行高压操作时必须穿戴绝缘防护装备,并且要确保所有连接牢固可靠;另外,在实验室内还需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总之,《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测试及评价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技术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这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