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仪器仪表领域应用服务平台的运营要求、服务内容、安全管理、质量保障及评估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中仪器仪表相关应用服务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Industrial Internet Identifier Resolution - Instrumentation and Metering - Part 4: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11.4—2025《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仪器仪表 第4部分:应用服务平台运营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中仪器仪表的应用服务平台提供了详细的运营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应用服务平台”、“标识解析服务”等关键概念。例如,“应用服务平台”是指能够提供标识注册、解析、查询、管理等服务的平台,这对于理解整个标准框架至关重要。它确保了各参与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问题,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操作失误。
其次,关于基本要求,标准强调了平台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来说,平台需保证连续运行时间不低于99.9%,这意味着平台必须有完善的容错机制和技术支持体系来应对突发状况。此外,还要求平台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随着业务增长而灵活调整资源配置。
再者,在功能要求方面,标准列出了多个核心功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标识注册、解析、更新、注销等功能。其中,标识注册功能要求平台能够接收并处理来自不同来源的注册请求,并按照既定规则生成唯一标识码;解析功能则需要准确无误地将标识映射到对应的资源地址上。这些功能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平台能否有效支持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另外,安全要求也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标准提出了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审计日志记录等。特别是对于敏感信息的保护,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泄露,从而维护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最后,在运维管理方面,标准建议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定期开展系统健康检查与性能评估工作。同时,还鼓励采用自动化工具提高日常运维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仪器仪表 第4部分:应用服务平台运营规范》通过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服务准则,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和机构在遵循该标准的同时,也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