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秸秆还田大垄密植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耕作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秸秆还田与大垄密植机械化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Soybean with Straw Returning and Wide Ridge Dense Pla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秸秆还田大垄密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DB23/T 3903—2024)是一项针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械化操作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作业环境要求
- 标准指出,作业前应确保田间无大型障碍物,如石块、树根等,以避免损坏农机具。同时要求土壤湿度适中,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播种质量。
2. 秸秆处理
- 对于秸秆的处理,标准强调要采用均匀粉碎的方式,长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这样可以保证覆盖效果良好且便于后续耕作。此外,还要求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布于地表,并结合翻埋措施实现有效还田。
3. 大垄密植模式
- 大垄密植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定垄宽应在70-80厘米范围内,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这样的布局有利于通风透光,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建议每公顷种植密度达到35万株以上,具体数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调整。
4. 机械选择与调试
- 在机械选用上,推荐使用带有自动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和深松施肥一体机。这些设备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对于新购置或者长时间未使用的机械,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 田间管理
- 包括适时灌溉、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幼苗期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缺苗现象,并及时补种;进入开花结荚阶段后,则要加强水肥供应,防止早衰。
6. 收获与储藏
- 收获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即可开始收割。收获后应及时清理机器残留物,并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对于储存而言,应优先考虑通风干燥的仓库,并定期检测粮食品质变化情况。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概览,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上述解析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