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在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电梯作业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消毒流程和应急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类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中电梯的运行管理与疫情防控工作。
Title:Elevator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dur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5041-2025是江苏省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中电梯作业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为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及解读:
一、人员管理
标准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需立即停止其工作并就医检查。这旨在防止带病工作的员工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
二、清洁消毒
规定电梯轿厢、按钮、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至少每2小时消毒一次。消毒剂应选用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或75%酒精。电梯间内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供乘客使用。强调了高频次消毒的重要性,以减少病毒残留。
三、通风换气
要求电梯井道保持自然通风,若无自然通风条件则需安装机械排风设施。轿厢内可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良好的通风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四、乘客管理
建议在电梯间设置\"乘坐人数限制牌\",控制每次乘梯人数不超过额定载客量的50%。提倡乘客佩戴口罩,避免交谈。对于有发热症状的乘客,应劝阻其乘坐电梯。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五、应急处置
当发现确诊病例曾使用过电梯时,应对电梯进行全面终末消毒。包括轿厢内壁、按钮、扶手等所有表面,并保持密闭2小时以上。同时需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隔离观察。这一规定明确了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流程。
六、日常巡查
要求电梯使用单位每日检查电梯运行状况,确保紧急报警装置和通讯设备正常。一旦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避免因停梯导致人员聚集。体现了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七、宣传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并通过海报、广播等方式向乘客宣传防疫要点。加强全员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八、记录保存
所有消毒、巡查、培训等活动均需做好书面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1年。便于追溯和核查。
九、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
十、监督考核
由相关部门定期对电梯使用单位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外部监督促进责任落实到位。
以上内容全面涵盖了从人员到设备、从日常管理到应急处置各个环节的防控要点,为电梯行业应对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