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设施、交通枢纽及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交通设施及服务的无障碍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cessible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5037-2025交通无障碍通用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江苏省地方的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全省范围内的交通设施无障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在无障碍设施规划与设计方面,标准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必须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例如第4.1条明确规定,人行道应设置缘石坡道,并且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确保轮椅使用者能够顺畅通行。同时,第4.2条指出,在交叉路口处应当设置缘石坡道并保持连贯性,以保障视障人士安全过街。
对于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配置,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第6.1条的规定,所有公共汽车都需配备低地板或可升降装置,方便轮椅乘客上下车。此外,第6.2条强调,轨道交通车站必须设有无障碍电梯,并且电梯轿厢内部尺寸需满足轮椅回转空间的要求。
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设施,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引。第8.1条规定,各类客运站应当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且卫生间的门开启方向应向外,以便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疏散。而第8.2条则提到,候车区域应提供低位服务台和座椅,便于坐姿较低的人群使用。
此外,标准还注重了信息无障碍建设。第10.1条要求,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内外均需张贴清晰醒目的无障碍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盲文标志和语音提示系统。第10.2条进一步补充说,在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的信息内容也应当同步提供语音播报功能,以满足听力障碍者的需要。
通过上述条款可以看出,《DB32/T 5037-2025》从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交通无障碍建设的核心要素,为构建更加包容友好的出行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各项措施,共同推动全社会无障碍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