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及接口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of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 Part 1: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R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610.1-2025《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台》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的标准。该标准对平台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首先,在功能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平台应具备车辆定位、轨迹回放、超速报警、疲劳驾驶报警等功能。例如,车辆定位功能要求平台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在地图上准确显示;轨迹回放功能则需要平台保存车辆的行驶轨迹数据,并能按时间顺序重现车辆的行驶路径。这些功能的设计旨在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其次,关于性能指标,标准规定了平台的数据传输延迟、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其中,数据传输延迟不得超过1秒,响应时间应在5秒以内完成。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平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时效性。此外,平台还应支持至少1000台终端设备的同时接入,并且在高并发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
再者,安全性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平台需采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同时还要设置访问控制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系统。另外,平台还需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丢失或损坏,并制定应急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
最后,标准还强调了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平台应当遵循开放接口原则,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并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并且预留足够的硬件资源和软件架构空间以便未来升级扩容。
综上所述,《道路运输车辆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台》从多个维度对平台的设计与实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对于推动我国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