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智能装备、系统集成、数据管理、信息安全及绩效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Factory in Automotive Parts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541-2025《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技术规范》是上海市发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例如,“智能工厂”是指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能力的现代化生产设施。这一定义为后续章节的技术要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标准强调了网络通信设施的重要性。要求工厂应建立高速、稳定的企业内网,并支持有线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应用。此外,还应配备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处理生产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生产过程智能化
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指出,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建议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关键工序,应实施在线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能源管理
为了促进绿色制造,标准特别提到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工厂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系统,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能耗统计和分析。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采取措施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
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智能工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规定,所有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此外,还需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或自然灾害。
总结
DB31/T 1541-2025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它不仅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到生产过程再到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还体现了当前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遵循该标准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