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犬剖宫产术的操作技术要求,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步骤、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犬类繁殖、医疗及相关工作的人员。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anine Cesarean Section Ope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535-2024《犬剖宫产术操作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犬类剖宫产手术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前准备
5.1 手术环境
手术应在清洁、无菌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至25℃之间,湿度控制在40%到60%范围内。这一要求是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并为动物提供舒适的恢复条件。
解读: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防止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速度;湿度过低可能导致呼吸道不适,而湿度过高则增加了细菌滋生的风险。
麻醉管理
5.2 麻醉方法
推荐使用吸入式全身麻醉。术前应评估犬只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体重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解读: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并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保障手术安全。
手术步骤
6.1 切开腹壁
采用纵向切口进入腹腔,长度约为子宫体长的一半。注意避开主要血管和神经束。
解读:正确选择切口位置能够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同时便于快速取出胎儿。纵向切口相比横向切口更容易暴露子宫,有利于后续操作。
6.2 子宫切开与胎儿取出
沿子宫纵轴方向做一适度大小的切口,小心分离膜层后依次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清理子宫腔内残留物质,并检查子宫壁完整性。
解读:遵循正确的子宫切开方向有助于保护子宫功能,提高未来繁殖能力。彻底清除残留物可预防感染发生。
术后护理
7.1 恢复期管理
术后应将母犬安置于安静、温暖的地方休养至少两周时间。期间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整体健康状态。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适当补充营养支持康复进程。
解读:良好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母犬完全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的休息加上合理的饮食安排不仅促进了身体机能恢复,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抵御外界病原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