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植保无人机的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准备、作业要求、安全环保要求及防治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的作业。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of Potato by Plant Protection UAV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34-2025《基于植保无人机的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作业规范》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为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作业前准备
条文:作业前应对无人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池电量、喷洒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等。
解读:在进行任何植保作业之前,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至关重要。无人机的电池电量直接影响飞行时间和效率,喷洒系统需要确认无堵塞或泄漏现象,而导航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则直接关系到作业区域覆盖的精确度。
条文: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解读:植保无人机的操作并非简单任务,它涉及到航空知识、农业知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只有经过专门训练并获得相应资质的操作员才能上岗操作,以保障作业安全及效果。
作业过程
条文: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推荐剂量配置。
解读: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需要使用不同的药剂来有效控制。过量使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对环境和作物本身造成伤害。因此,在施药前一定要明确病虫害种类,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浓度来进行稀释配比。
条文:起飞前应设置好航线规划,避免重复喷洒或遗漏区域。
解读:合理规划航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同时,通过提前设定好飞行路线还可以防止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的部分地块未被充分处理的情况发生。此外,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还需要特别注意障碍物识别与规避功能的应用。
安全措施
条文:作业期间需保持与人群至少50米以上的距离,并设立警示标志。
解读:植保无人机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区作业时更应该格外小心谨慎,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能够让周围居民意识到正在进行危险性较高的活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条文:遇恶劣天气条件(如强风、暴雨)应立即停止作业。
解读:极端天气会对无人机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当遇到大风或者大雨等情况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停当前任务,待天气好转后再继续执行。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态度。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实际上还有更多细节值得深入探讨学习。希望每位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