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臭椿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臭椿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situ Conservation Repository of Ailanthus Altissima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5T 75-2025臭椿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性技术标准,用于指导臭椿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库建设。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第4.1条:保存库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避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保存库选址的重要性。平坦的地势有利于设施布局和管理,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病害发生,较低的地下水位能有效避免根系腐烂。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区可保障种质资源的安全。
二、土壤条件
第4.2条: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pH值6.0-7.5,有机质含量≥1.5%。
解读:壤土和砂壤土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适合臭椿生长。适宜的pH范围保证了养分的有效性,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三、隔离措施
第5.3条:保存库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米的实体围墙,并在围墙内外种植防护林带。
解读:设置围墙和防护林带可以有效防止人为破坏和动物侵扰,保护种质资源的安全。围墙的高度和材质需经过严格设计,确保既能阻挡外界干扰又不妨碍内部通风。
四、设施建设
第6.1条:保存库内应配备必要的灌溉、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并安装监控设备。
解读: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确保保存库正常运行的基础。灌溉系统保证了植物水分需求,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供电设施满足日常用电需要,监控设备则实时记录环境变化,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五、种质收集
第7.2条:收集时应记录种源信息,包括采集地点、时间、经纬度、海拔高度等。
解读:详细的种源信息有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这些基本信息为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保存管理
第8.3条:定期检查保存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
解读:定期检查能够及早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损失扩大。病虫害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关于选址、土壤条件、隔离措施、设施建设、种质收集以及保存管理等方面的重要规定,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