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设计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规划布局、设施设计及相关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芜湖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2/T 87—2024《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规范》是安徽省合肥市发布的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该规范旨在指导海绵城市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推动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规范明确了一系列核心术语,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等。其中,“海绵城市”被定义为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建设模式。这一定义强调了海绵城市的生态功能与自然恢复能力。
设计原则
规范提出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规划引领方面,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生态优先则强调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人为干预。安全为重意味着要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避免因过度追求生态效益而忽视安全性。因地制宜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制定具体方案。
雨水管理
在雨水管理部分,规范要求城市新建区域应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对于既有城区,则应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实施改造。此外,还规定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计参数,包括储水量、处理工艺等,以确保收集到的雨水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的设计需考虑其作为“绿色海绵”的作用。规范指出,城市绿地应具备滞留、净化雨水的功能,并且要合理布局,形成连通的绿色网络。同时,还特别提到公园绿地中的湖泊、湿地等水体应当保持一定的调蓄容量,用于削减洪峰流量。
排水管网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规范提出了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老旧管网,应进行清淤疏通并适当扩容;而对于新建项目,则要求按照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排水系统。此外,还鼓励采用雨污分流制,并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
监测评估
最后,规范强调了监测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海绵设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设计方案。这一步骤有助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并为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宝贵经验。
以上是对DB3402/T 87—2024《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范,在实践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