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豆瓣菜生产的产地环境、整地作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豆瓣菜的标准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Watercre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314—2025 豆瓣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是广州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豆瓣菜的品种选择、栽培环境、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进行了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且高产优质的品种。例如应选择叶片厚实、颜色鲜绿、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这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作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栽培环境方面,标准强调种植区域需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以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此外,基地周围不应有污染源,确保产品安全无公害。
再者关于播种育苗,标准指出最佳播种期为春季3月到4月以及秋季9月至10月。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均匀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2克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0.5厘米以内,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出苗。
田间管理部分则明确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定植时株行距一般为15×20厘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通风透光。同时需要及时中耕除草,适时追施肥料,特别是在生长期后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来提升植株抗性。
对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减少病原菌积累;利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替代化学药剂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当发生严重病虫害时才谨慎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规定当主茎长至15-20厘米且叶片充分展开时即可收获。采收时保留基部2-3片老叶以便继续生长后续批次,避免损伤根系影响再生能力。采收后的豆瓣菜应及时预冷包装,储藏温度维持在0-4℃范围内延长保鲜时间。
综上所述,《DB4401T314—2025》从多个维度规范了豆瓣菜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产品质量还兼顾了生态可持续发展。遵循这一标准有助于农户科学种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