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陆丰黄牛胴体生产的屠宰要求、分割技术规范及包装标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陆丰黄牛胴体的生产和分割加工环节。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Lufeng Yellow Cattle Carcas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15/T 54—2025 陆丰黄牛胴体生产与分割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对陆丰黄牛的胴体生产与分割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丰黄牛胴体生产与分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检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陆丰地区范围内陆丰黄牛的胴体生产与分割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9961-2008《鲜、冻分割牛肉》等。这些引用文件为陆丰黄牛胴体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依据。
技术要求
1. 屠宰前准备
- 牛只在屠宰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
- 屠宰前需禁食12小时以上,但不禁水。
2. 屠宰加工
- 屠宰过程中应遵循快速、人道原则,避免对牛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 出血放血要彻底,以保证肉品卫生安全。
3. 冷却排酸
- 屠宰后的胴体应在0℃~4℃环境下冷却排酸至少24小时。
- 冷却过程中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冷凝水滴落。
4. 分割包装
- 分割时应按照部位准确切割,确保每块肉符合市场需求。
-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操作规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活牛入场到最终产品出厂全过程的操作步骤,包括屠宰、剥皮、去内脏、冲洗、修整、分级、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具体做法。每个步骤都强调了清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检验方法
对于胴体的质量检验,标准提出了感官检验、理化指标检测以及微生物限量的要求。其中,感官检验主要通过观察颜色、气味来判断肉质新鲜程度;理化指标则包括pH值测定、水分含量分析等;而微生物限量则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所设定的安全标准。
总之,《DB4415/T 54—2025》不仅为陆丰黄牛胴体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