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方法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生产。
Tit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Pucheng Dakuoyao Qingbai Porcel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Y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241-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标准对浦城大口窑青白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为部分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浦城大口窑青白瓷”是指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大口窑遗址出土的宋代青白瓷器为原型,在传承其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而制成的陶瓷制品。这一定义强调了该技艺的历史渊源及其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
【原材料要求】
规定了高岭土、石英、长石等主要原料的选择标准,要求高岭土含Al2O3量不低于17%,烧失量不超过8%;石英SiO2含量应大于95%;长石K2O+Na2O总量不得少于10%。这些指标确保了坯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烧成性能。
【成型工艺】
指出采用拉坯、模制或捏塑等方式成型,并要求成型后的坯体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对于大型器皿还需注意干燥过程中防止开裂,这体现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
【釉料配制】
强调釉料配方需根据产品颜色效果调整,但基础配方中SiO2含量应在65%-70%,Al2O3含量在18%-22%,CaO含量在5%-8%之间。同时,釉浆比重控制在1.45-1.55g/cm³范围内,以保证施釉后能够形成均匀且富有光泽的釉层。
【烧成制度】
规定了氧化焰与还原焰交替使用的烧成工艺流程,其中升温速率建议为每小时100℃至600℃,之后以每小时50℃的速度升至最高温度1280℃-1320℃并保温2-4小时。冷却阶段则采用缓慢降温的方式,直至炉温降至800℃以下方可打开窑门自然冷却。这样的烧成制度有助于获得理想的青白色泽及细腻质感。
【质量检验】
明确了成品外观不得存在裂纹、变形、砂眼等问题,尺寸偏差不得超过±2mm,釉面硬度不低于4H,吸水率控制在1%-3%之间。此外还要求每批次抽取不少于5%的产品进行破坏性测试,确保其物理机械性能符合使用需求。
以上内容概括了该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技术细节,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