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柳飞絮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防治措施、监测与评估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城市绿地、道路、公园及其他公共区域的杨柳飞絮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plar and Willow Fluff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3715/T 72-2025)是一项专门针对杨柳飞絮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飞絮来源与危害评估
标准明确指出,在实施任何防治措施之前,必须先进行详细的飞絮来源调查与危害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确定杨树和柳树的具体种类、分布区域以及每年的飞絮高峰期。此外还要求记录不同地点飞絮飘散的程度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影响交通、引发过敏反应等。这种前期工作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
综合防治策略
本标准提倡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杨柳飞絮的综合治理。例如物理方法可以包括修剪枝条以减少花芽数量;化学方法则涉及使用抑制剂来控制树木开花;生物手段可能涉及到引入天敌或改良品种等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树木健康维护
为了长期有效地控制飞絮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保持树木健康的必要性。这意味着不仅要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还要合理施肥浇水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只有当树木处于良好状态时,才能更好地承受各种干预措施而不受损害。
公众教育与参与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要求外,《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也高度重视公众教育的作用。它鼓励地方政府组织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相关知识,并邀请居民参与到具体的防治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共同应对挑战的良好氛围。
总之,《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既注重短期效果又考虑长远发展,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