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田杂草调查与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小麦田杂草的监测、评估及综合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ed 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ed Control in Whe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1T 226-2025《小麦田杂草调查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田间杂草的调查方法和综合防控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杂草调查方法
1. 调查时间:规定在小麦播种后一个月内开始首次调查,并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拔节期、抽穗期等进行复查。这有助于及时掌握杂草的发生动态。
2. 调查范围:要求每个调查区域不少于10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为1平方米。通过这样的样本量可以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
3. 杂草种类识别:需明确记录杂草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对于难以辨认的杂草种类,建议采集标本送至专业机构鉴定。
综合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提倡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合理密植以增强小麦自身的竞争力;适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滋生环境。
2. 物理防治:利用机械或人工手段清除田间的大型杂草,特别是在杂草幼苗期进行拔除效果更佳。
3. 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在最佳施药时期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防止药害发生。
4. 生物防治:鼓励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某些特定类型的杂草。这种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长期来看较为环保可持续。
5.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定期收集整理历年来的杂草信息资料,构建数据库,用于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杂草种类及其危害程度,提前做好准备。
以上内容仅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与解释,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