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免疫接种、疫情监测、疫点处理、消毒措施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从事绵羊和山羊养殖、防疫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eep Pox and Goat Pox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71-2025《绵羊痘和山羊痘防控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绵羊和山羊养殖场科学防控这两种高传染性疾病。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疫苗免疫
该标准明确指出,养殖场应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疫苗免疫工作。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接种,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要求免疫后建立完整档案,包括免疫日期、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等信息。这有助于追踪免疫效果并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二、消毒措施
养殖场需定期开展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区域如圈舍、运动场、饲料库等每月至少消毒两次。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等。此外,在疫病发生时要增加消毒频次,并做好人员进出管理,防止病毒传播。
三、监测与报告
标准强调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要求养殖单位每周进行一次临床观察,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于确诊为绵羊痘或山羊痘的情况,必须采取隔离封锁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定期开展抗体水平检测,评估免疫效果。
四、生物安全
养殖场应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更换专用服装鞋帽并彻底洗手消毒。引进新羊只时需经过至少30天隔离观察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此外,还应对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设置缓冲带以降低外界病原入侵风险。
五、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疫情,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首先将患病个体隔离至专门病羊舍,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得擅自解除封锁状态,并持续加强后续监管力度。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绵羊痘和山羊痘的发生与发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