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冷链食品追溯过程中交换数据集的结构、内容和要求,以确保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传递与共享。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从事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销售的企业及相关追溯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Title:Cold Chain Food Traceability - Part 3: Data Exchange S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601.3—2025《冷链食品追溯 第3部分:交换数据集》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冷链食品在不同主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所需的数据集内容、格式和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与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冷链食品”、“追溯信息”等核心概念。例如,“冷链食品”是指需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保持特定低温状态的食品。“追溯信息”则是指用于追踪冷链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信息集合。这些定义为后续数据集的具体应用奠定了基础。
数据集构成
数据集由多个子数据集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流通信息、检验检测信息等。每个子数据集都有其特定的字段及其含义。比如,“基本信息”子数据集中包含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必要信息;而“流通信息”则记录了冷链食品在不同环节中的流转情况,如运输工具编号、承运人信息等。
数据格式要求
为了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被接收方解析并使用,标准对数据格式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数据均需采用统一编码规则,并且支持XML或JSON两种主流数据交换格式。此外,对于敏感信息如企业内部编号等,应采取加密措施保护隐私安全。
数据质量控制
为保证交换数据的质量,标准强调了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要求各参与方在生成数据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确保不存在遗漏或错误的信息。同时,还鼓励建立自动校验机制来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实施建议
根据上述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首先梳理自身业务流程,明确所需收集的数据类型及范围;其次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最后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该标准的要求,促进整个冷链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冷链食品追溯 第3部分:交换数据集》不仅规范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框架,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希望广大从业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共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