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龙果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建园、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火龙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tay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8T 43-2025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火龙果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产地环境方面,规程指出火龙果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宜在6.0至7.5之间。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火龙果根系的生长发育,确保植株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其次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推荐使用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火龙果品种。如“红肉”、“白肉”等常见优良品种,并且要从正规渠道引进种苗,保证种苗健康无病害。
对于栽培管理,规程强调合理密植的重要性。一般每亩栽植110-150株为宜。同时要注意肥水管理,生长期需定期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要加强肥水供应,促进果实膨大。
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规程提倡采用物理、生物方法预防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例如悬挂黄板诱杀害虫,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等。当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及时处理,但要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果实质量安全。
此外,规程还对采收贮运提出了具体要求。火龙果应在果实充分转色后适时采收,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影响品质。采后应及时预冷并分级包装,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震防晒,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延长保鲜时间。
以上就是对《DB5328T 43-2025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