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鸭旱养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引种、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及记录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种鸭旱养的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nd-based Breeding Management of Duck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5000-2024种鸭旱养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作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对种鸭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析。
首先,在选址与设施建设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方。鸭舍建筑需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并配备完善的通风换气系统,确保舍内空气质量优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种鸭的生活舒适度,还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种鸭健康。
其次,在饲养管理环节,标准强调要根据种鸭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配方。例如,育雏期应提供高蛋白、高能量的日粮以促进快速生长;产蛋高峰期则需增加钙磷比例,满足蛋壳形成所需营养。同时,还应注意控制喂料量,避免过量喂食导致肥胖影响繁殖性能。
另外,关于疫病防控措施,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和免疫接种计划。要求定期对鸭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并妥善处理。对于强制免疫病种如禽流感等,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完成疫苗注射,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此外,还提倡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限制外来人员进出、实行分区管理等手段,减少外界病原侵入风险。
再者,针对日常巡检工作,标准特别提到要密切观察种鸭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以及排泄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必要时可请专业兽医到场诊断处置,防止病情扩散造成更大损失。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倡导采用生态友好型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鼓励利用发酵床技术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又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总之,《DB32/T 5000-2024种鸭旱养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种鸭养殖业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值得从业者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可以显著提升种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整个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