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的技术要求,包括育秧场地准备、基质块选择与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秸秆基质块为载体进行水稻毯状秧苗的规模化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Blanket Seedling Cultivation Using Straw Substrate Blo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62-2024 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为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提供了规范化指导。以下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在材料与方法部分,标准明确指出秸秆基质块应由稻草、麦秸等农业废弃物制成,并需经过粉碎、堆沤、发酵处理。其中发酵时间不得少于30天,pH值控制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45%。这些参数确保了基质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满足水稻秧苗生长的需求。同时,标准要求基质块的尺寸为长宽高各10厘米,每块重量约200克,这样既便于机械化操作又保证了秧苗均匀分布。
关于播种环节,标准建议每平方米使用种子量为120至150克,采用精量播种机将种子精确播入基质块的小孔中,覆土厚度保持在0.8至1.2厘米。此外,还强调了播种后要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以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对于育苗期间的管理措施,标准提出温度控制至关重要。苗床温度白天应维持在25℃至30℃,夜间不低于15℃。当秧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可适当通风炼苗,但要注意防止冷风直吹导致幼苗受冻。水分管理上则要坚持“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发生。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综合防控策略。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降低虫害基数;以及利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对稻蓟马等害虫进行防治。同时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最后,在秧苗移栽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检查秧苗长势是否健壮,根系发育良好;剪除多余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并根据目标种植密度确定适宜的插秧机械配置方案等。只有严格按照上述规程执行,才能有效提高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