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纹枯病轻简化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防控原则、监测与诊断、综合防控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生产中纹枯病的轻简化防控。
Title:Simplifie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Wheat Stripe Bligh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纹枯病轻简化防控技术规程》(DB4107T 518-2024)是一项专门针对小麦纹枯病防控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害诊断与监测
规程要求在每年的小麦生长季节,特别是返青期至抽穗期,对田间进行定期巡查。重点检查小麦茎基部是否有灰白色霉层或暗褐色斑点等典型症状。当病株率达到5%-10%时应立即采取防控措施。这一规定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因为纹枯病一旦暴发,防治难度会显著增加。
2. 农业防治措施
- 合理轮作:规程建议实行小麦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尤其要避开玉米、水稻等易感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期,一般为秋分前后,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从而增强植株抗逆性。
- 平衡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磷钾肥比例,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整体健康水平。
3. 化学防治策略
化学药剂使用是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规程推荐采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如井冈霉素、多菌灵等,在病害初见期喷洒一次,间隔7-10天后再喷一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此外,还特别指出禁止超量用药及频繁更换不同种类的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4. 物理机械方法辅助
对于局部重灾区可考虑使用割除病残体、深翻土地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在收获后彻底清理田间残留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减少越冬菌源基数。
5. 培训指导与技术支持
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需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普及先进适用的防控知识和技术手段。鼓励建立示范点,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效果良好的综合防控方案,带动周边地区共同进步。
以上内容基于规程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