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基本要求、工程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制造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714-2024汽车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汽车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技术性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
标准要求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具体而言,企业需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有害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对于新改扩建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引入职业卫生“三同时”原则,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二、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
在防护设施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要求企业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置有效的通风排毒系统,特别是焊接、涂装等高风险工序;二是针对噪声污染严重的区域,必须安装吸声材料或隔音屏障,并定期检测噪声强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三是高温作业区应配备降温设备如空调或风扇,并为员工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
针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标准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例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隔热服等。同时,还规定了这些用品的质量要求以及使用期限,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企业还需组织员工接受专业培训,确保每位使用者都能正确佩戴和维护自己的防护装备。
四、健康监护制度的建立
健康监护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标准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安排定期体检,并保存完整的健康档案。一旦发现有职业禁忌症或者疑似职业病的情况时,应及时调离原岗位并给予适当治疗。另外,对于离职人员也应保留其职业健康信息至少十五年,以便未来追溯。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为了应对突发的职业病事故,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详尽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中毒、窒息、爆炸等常见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流程。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实际演练活动,提高全体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六、培训教育的内容与频率
最后,在培训教育方面,标准提出企业应当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面向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讲座,内容涵盖法律法规、防护技能等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特点还可以开展更加专业的专项培训课程,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如何预防它们的发生。
以上就是对《DB50/T 1714-2024汽车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中一些核心条款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的行业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