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桥梁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城市桥梁的变形观测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Bridg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715-2024城市桥梁变形观测技术规范》是重庆市针对城市桥梁变形观测制定的地方性技术标准。该规范对城市桥梁变形观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桥梁工程变形观测工作。对于既有城市桥梁的定期检测和特殊监测也可参照执行。这一规定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强调了其在重庆地区的指导作用。
二、观测内容与要求
规范指出,城市桥梁变形观测应包括墩台沉降、桥面高程变化、梁体挠度、支座转角及位移等内容。要求观测点布设应具有代表性,且每个观测项目至少设置3个观测点。观测频率应根据桥梁类型、施工阶段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月观测一次。这一条文明确了观测的主要内容,强调了观测点的数量和代表性,并提出了基本的观测频率要求。
三、观测方法与精度
规范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高程和水平位移观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mm。对于特殊结构桥梁,可采用GPS或其他先进的测量手段。这一条文强调了观测仪器的选择和测量精度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
规范提出,变形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绘制时间-变形曲线图,评估桥梁变形趋势。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变形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方案、原始记录、数据分析、结论建议等内容。这一条文明确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报告的内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五、人员资质与设备管理
规范要求从事桥梁变形观测的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并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资格。观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维护,确保处于良好状态。这一条文强调了人员资质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保障了观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特殊情况下的观测
对于位于地震带、软土地基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桥梁,规范要求增加观测频次,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对于跨越大型河流或交通繁忙路段的桥梁,应重点监测其动态响应特性。这一条文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强了规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七、与其他标准的协调
规范还特别提到,变形观测工作应与桥梁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环节紧密配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一条文体现了规范与其他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整个桥梁建设过程的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DB50/T 1715-2024城市桥梁变形观测技术规范》从多个方面对城市桥梁变形观测做出了详细规定,为保障桥梁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规范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城市桥梁变形观测的质量和效率,为桥梁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