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湖管理范围内地物遥感解译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河湖管理范围内的地物遥感解译工作,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Land Features within the Management Scope of Rivers and Lak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92-2024 河湖管理范围内地物遥感解译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河湖管理范围内地物遥感解译工作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规程在第5.1条中规定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应选择分辨率不低于0.5米的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并且影像的时间跨度不应超过6个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所使用的影像资料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时效性,以便于准确识别地物类型。
其次,在第7.2条关于解译标志建立的部分,规程强调了解译标志对于提高解译精度的重要性。要求根据河湖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详细的解译标志体系。具体来说,需要包括水体、植被、建筑物等主要地物类别的特征描述及其对应的代码标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解译标志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主观因素对解译结果的影响。
另外,规程还特别提到了质量控制措施,在第8.3条中要求在整个解译过程中实施多层次的质量检查机制。不仅要在每个阶段完成初步检查后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而且还要设立独立的质量监督小组定期抽查工作进度与成果质量。这种严格的质控流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从而保证最终解译成果的真实可靠。
此外,规程还对成果输出形式做出了明确规定(见第9章)。除了提供纸质版报告外,还必须生成电子文档,并采用统一格式存储所有相关数据。同时建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各类专题图层叠加展示,便于后续管理和分析使用。
综上所述,《DB23/T 3892-2024》通过对遥感影像获取、解译标志制定、质量控制以及成果输出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为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内地物遥感解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水利行业的深度融合,也为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