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的数据内容、表达方式、精度要求和组织结构。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管理、更新与应用。
Title:Heilongjiang Provincial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opographic Elements Data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93-2024《黑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地形要素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表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确保全省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数据源与采集方法
标准明确指出,数据源应优先采用最新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作为基础资料。对于航空影像的选择,要求其分辨率不低于0.5米,并且影像获取时间应在最近三年内。同时规定了野外实地调绘的比例尺范围为1:1000至1:5000,以保证实地情况能够被准确反映。
2. 地形要素分类及精度要求
地形要素分为点状要素(如控制点)、线状要素(如道路、河流)以及面状要素(如湖泊、植被)。其中,点状要素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超过±0.5米;线状要素宽度小于2米时,中误差同样为±0.5米;而对于面状要素,则要求边界线位置的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6毫米。
3. 数据格式与组织结构
数据应以矢量形式存储,并遵循国际通用的GML(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格式。文件命名需符合统一规则,包括要素类型代码、比例尺因子、年份等信息。此外,还强调了元数据的重要性,要求每份数据集都包含完整的描述性信息,以便于后续使用和管理。
4.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障数据质量,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设置了多个检查环节。例如,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要进行内业预处理,主要包括拓扑关系验证、属性完整性校验等内容;而在数据提交前还需开展外业核查工作,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数据点进行实地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入库。
以上只是对DB23/T 3893-2024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的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