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天目雷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范围、自然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杭州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天目雷笋的生产与经营。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Tianmu Lei Bambo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天目雷笋》(DB3301/T 1146—2024)是杭州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天目雷笋的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和规范这一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首先,标准明确指出天目雷笋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利用当地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采用传统栽培技术和现代管理措施培育出的竹笋产品。其产地范围限定于浙江省临安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天目山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如酸性红壤、适宜的降水分布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为雷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在栽培技术方面,标准强调了种竹的选择、母竹挖掘、运输与定植等关键环节。例如,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至二年生竹子,且直径需控制在5-8厘米之间;定植时要确保竹蔸完整,根系舒展,并及时浇足定根水。此外,还规定了施肥、灌溉、除草等日常管理措施,以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关于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设定了严格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感官上,要求笋体肥嫩、色泽鲜亮、无明显机械损伤或腐烂现象;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不超过90%,粗纤维含量不超过1.5%等;而卫生指标则涵盖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检验方法,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抽样方案、样品制备流程以及各项指标的具体检测方法。比如,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粗纤维测定使用酸碱消煮法,而污染物检测则遵循国家相关食品标准执行。
总之,《地理标志产品 天目雷笋》不仅确立了天目雷笋的质量基准,也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维护品牌声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