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天目笋干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天目笋干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Tianmu Dried Bambo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9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天目笋干》(DB3301/T 1147—2024)是一项地方标准,规定了天目笋干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标准明确规定了天目笋干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临安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的特定地域。这一限定确保了产品的原产地特性,即只有在该区域内生产的竹笋才能用于制作天目笋干。这不仅保护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维护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二、原料要求
1. 原料竹笋品种应选用雷竹、早竹或刚竹等适宜制作笋干的传统优良品种。
2. 收购的鲜笋必须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腐烂变质现象。
3. 鲜笋采收时间应在每年3月至5月之间,以保证笋的品质最佳。
三、加工工艺
1. 原料处理:将收购来的鲜笋进行挑选分级,去除杂质后立即投入生产流程。
2. 热处理:采用蒸汽或热水煮制的方式对鲜笋进行初步加工,以破坏酶活性并保持色泽。
3. 脱水干燥:通过自然晾晒或者人工烘干的方法使笋体含水量降至安全水平以下。
4. 包装入库:成品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包装入库,并做好防潮防晒措施。
四、质量要求
1. 感官指标:外观呈金黄色至棕褐色,条形整齐均匀,无夹杂泥沙等异物;气味清香浓郁,无异味;口感脆嫩爽口。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2%,粗纤维含量≥8%,蛋白质含量≥2%。
3. 卫生指标:铅(Pb)≤0.5mg/kg,镉(Cd)≤0.1mg/kg,总砷(As)≤0.5mg/kg,六六六(BHC)≤0.2mg/kg,滴滴涕(DDT)≤0.2mg/kg。
五、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按照GB/T 12311的规定执行;理化指标测定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微生物限度检查遵循GB 4789系列标准;农药残留量检测按NY/T 761的要求实施。
六、标志与标签
产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使用说明等内容,并加贴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此外还需注明储存条件及注意事项,便于消费者正确选购与保存。
七、运输与贮存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挤压;存放时应远离高温潮湿环境,防止受潮霉变。仓库内温度宜控制在-10℃~2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5%。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天目笋干》(DB3301/T 1147—2024)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天目笋干的生产加工全过程,旨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从事天目笋干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而言,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该标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