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的总体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山体截洪渠区域的绿道改造工程。
Title:Specification for Greenway Reconstruction of Hillside Flood Interception Cha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9/T 108-2024《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的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工作。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设计阶段的关键要求
在设计阶段,标准明确指出,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山体地形地貌特征,确保设计方案既能满足防洪排涝功能又能兼顾生态环保。例如,第5.2条规定:“设计时需评估现有植被覆盖情况,并优先选择本地植物种类进行绿化。”这意味着,在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外来物种引入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此外,关于材料的选择也有严格规定。第6.3条强调,“所有用于建设的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这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进入施工阶段后,标准提出了诸多具体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比如,第7.4条提到,“开挖作业前必须先查明地下管线位置,避免损坏已有设施。”这一条款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以及后期维护工作的便利性。
对于绿道铺设而言,第8.5条规定:“路面坡度不宜超过5%,并设置有效排水系统。”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积水现象发生,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感。
验收环节的标准
最后,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示。第10.1条规定,“所有隐蔽工程均需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隐蔽。”此举可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达到预期效果,为后续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另外,第11.3条指出,“绿道整体宽度不得低于3米,并且每隔一定距离配备休息区及标识牌。”这样的细节安排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使绿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便民设施。
综上所述,《山体截洪渠绿道改造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条款,为相关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全面指导。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乃至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并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