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硝基呋喃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抗病毒类药物的测定方法及限值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上述药物残留的检测与评价。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Nitrofurans, Macrolides, Chloramphenicols, Nitroimidazoles and Antiviral Drug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02/T 157—2024《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抗病毒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产品中特定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和淡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唑酮)、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氯霉素类(如氯霉素)、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以及抗病毒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这些药物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被非法使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样品前处理
样品采集后需立即冷冻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前处理步骤包括均质、提取、净化等环节。其中,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通过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确保最终溶液纯净度符合要求。
色谱条件
液相色谱系统采用反相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与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设定为0.2 mL/min,进样体积通常为10 μL。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分离目标化合物,并保证其峰形良好。
质谱参数
质谱检测器采用正负离子切换模式扫描。对于每种药物,需确定其特征母离子和子离子的质量数及碰撞能量。例如,硝基呋喃类化合物的定性指标为特定m/z值及其对应的碎片离子。
定量限与回收率
本方法对各类药物设定了严格的定量限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通过对添加水平为0.5倍定量限、1倍定量限和2倍定量限的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测定,计算得到回收率应在70%-120%之间。
结果判定
根据保留时间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定量离子比值确认目标物身份。当样品中某药物浓度超过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时,则判定该样品不合格。
以上便是DB3502/T 157—2024标准中关于水质中药物残留检测的关键内容解析。此标准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