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种植大豆的优化施氮技术要求,包括玉米秸秆处理、土壤准备、大豆种植管理及氮肥施用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后种植大豆的施肥管理及相关农业生产活动。
Title:Optimized Nitroge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Planting after Corn Straw Bu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192-2024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种植大豆优化施氮技术规程》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后种植大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玉米秸秆翻埋深度的规定
该标准要求玉米秸秆翻埋深度应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这一深度范围能够确保秸秆充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同时避免过深影响大豆种子发芽出土,也防止过浅导致秸秆暴露影响耕作质量。
二、关于大豆播种量的建议
标准规定大豆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每公顷播种量为60-75公斤。这考虑了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变化及保苗率需求。合理播种量既能保证群体结构合理,又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三、关于施氮肥的原则
标准提出\"前轻中重后控\"的施氮原则。即基肥占总施氮量的30%,花期追肥占50%,鼓粒期追肥占20%。这种分期施肥方式可以满足大豆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损失。
四、关于翻埋秸秆数量的限制
标准明确要求翻埋的玉米秸秆量应控制在每公顷4.5-6吨之间。过多的秸秆会影响大豆出苗和生长,过少则不能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这个范围是经过试验验证的最佳值。
五、关于翻埋后整地质量的要求
标准强调翻埋后的耕地应达到\"平、细、净\"的标准。即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物残留。这是保证大豆播种质量和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
六、关于大豆品种选择的指导
标准推荐选用耐密植、抗倒伏的大豆品种。这类品种能更好地适应秸秆还田后的种植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上条文都是该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实际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种植大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