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月水母暴发早期防控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沿海区域海月水母暴发的早期防控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Moon Jellyfish Bl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03—2024《海月水母暴发早期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海洋生态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海月水母暴发”这一概念,指在特定海域内,海月水母的数量急剧增加并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现象。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监测与预警: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采集水体样本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利用遥感技术和浮标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的重要性。一旦发现水母数量异常增长,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生态调控措施:对于已经出现暴发现象的区域,标准提出了多种生态调控手段。其中包括投放捕食性鱼类如梭鱼等以控制水母种群数量;调整渔业结构减少对相关生物资源的压力;实施人工增殖放流计划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平衡。
4. 应急处置预案:当海月水母暴发达到一定规模时,需要迅速采取行动防止其扩散。标准建议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清理工作,并优先考虑采用物理方法如网具拦截等非化学方式处理漂浮物。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不受二次污染。
5. 公众教育与参与:为了提高社会整体应对能力,标准鼓励加强科普宣传,让民众了解海月水母的危害及其防治知识。此外还提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配合的良好局面。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内容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通过严格执行这些科学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遏制海月水母暴发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