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的技术要求、电能质量、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通信与自动化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分布式光伏系统与电网的连接。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id 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5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92—2024《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是山东省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提出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公用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公共连接点等概念,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基础。
二、并网点选择
标准指出,并网点应优先选择在公共连接点处接入,且应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这一规定旨在减少线路损耗,提高供电效率。同时强调了并网点的选择需考虑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电能质量要求
对于电压偏差、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电压偏差应在±7%范围内;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应符合GB/T 14549的要求。这些指标确保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后不会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
四、防孤岛保护
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必须具备防孤岛效应的能力,并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当检测到孤岛现象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自动断开与电网的连接。这是保障设备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五、通信功能
明确要求分布式光伏系统应具有与调度中心或监控系统的双向通信能力,能够实时传输发电量、运行状态等信息。这对于实现智能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六、计量装置配置
规定了用于结算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精度等级等要求。计量点一般设在产权分界处,确保交易公平性的同时也便于监督管理。
七、验收与调试
提出了详细的验收流程和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电气性能测试、安全防护检查等内容。只有通过严格验收的项目才能正式投入运行,这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
以上是对DB37/T 4792—2024中部分重要条文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