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矿井下超大断面硐室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煤矿井下超大断面硐室的施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xtra-large Cross-section Cavern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煤矿井下超大断面硐室施工技术规范》(DB37/T 4791—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煤矿井下超大断面硐室施工的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规范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查和风险评估。这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基础工作。例如,第5.1.2条规定:“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内容。”这一规定强调了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在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面,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第6.2.3条指出:“锚杆支护时,锚杆长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95%,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这表明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执行,不能随意更改,以确保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第6.3.1条还提到:“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这进一步保证了支护结构的质量。
再者,在通风与防尘措施上,规范也有明确规定。根据第8.1.4条,“主要进风巷道内风速不得超过6m/s,回风巷道内风速不得超过8m/s。”合理的风速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另外,第8.2.1条要求,“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有效的除尘设备,且除尘效率不低于90%。”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工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验收环节,规范同样设置了严格的检验标准。第10.1.2条规定:“所有隐蔽工程均需经过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覆盖或封闭。”这意味着任何可能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的部分都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认可,从而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超大断面硐室施工技术规范》从施工准备到具体实施再到最终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细致的规定,旨在保障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该规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