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程勘察中岩土层划分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相关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岩土层划分工作。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程勘察岩土层划分技术标准》DB44/T 22-2024于2024年发布实施,该标准在广东省内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岩土层的初步划分
5.1.1条指出:应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情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经验,将岩土层划分为岩石层和土层两大类。这是岩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既要依靠现场勘探数据,又要参考已有地质背景信息,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2 土层的进一步细分
6.2.3条规定:对于粉土,当其含水量W小于或等于液限WL减去10%时,可判定为粉砂。这一规定明确了粉土与粉砂之间的界限,有助于更精确地描述土体性质。实际操作中需准确测定含水量和液限值,并严格遵循计算公式。
7.3 岩石层的定名
7.3.5条要求:强风化岩层应以残积土状态命名,并注明其原始岩石种类。此条款旨在突出强风化岩层的独特性,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状态下的土体来对待,同时保留其成因信息,便于后续分析利用。
附录A 岩土层描述要点
A.0.3强调:在描述软土时,必须记录其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等参数。这些指标是评估软土工程特性的基础数据,直接影响到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预测的可靠性。因此,在现场取样和试验过程中务必做到细致周密。
附录B 钻探成果表编制
B.0.4建议:每层岩土均需单独填写钻探成果表,包括深度范围、颜色、湿度、结构构造等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资料归档管理,也为后期复核和对比提供了便利条件。编制时应注意保持表格格式一致,内容全面详实。
以上是对DB44/T 22-2024中若干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在具体应用时还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确保勘察成果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