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DB44T 2575—2024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

    DB44T 2575—2024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肾脏疾病中医药
    18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8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的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和常见证候类型。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证候诊断及相关科研工作。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封面预览

    DB44T 2575—2024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
  • 拓展解读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医证候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DB44/T 2575—2024《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的出台为规范中医诊疗提供了依据。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脾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中提到,“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等症状”。这一条文强调了脾肾功能失调的核心表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藏先天之精,两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说明脾肾功能减退,需通过健脾益气、补肾固本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次,在“阴虚湿热证”的描述中指出,“患者可见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等特征”。这反映了体内津液亏耗与湿热内蕴并存的状态。阴虚导致津液不足,而湿热则由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引起。因此,治疗上应以滋阴清热、利湿通淋为主,同时注意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

    再者,“瘀血阻络证”的诊断要点包括“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脉涩等现象”。瘀血形成多因久病体弱、气滞血瘀所致。本证型强调了活血化瘀的重要性,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修复。

    此外,对于“肝郁气滞证”,标准要求观察到“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嗳气频作”等情况。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及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则会出现上述症状。此时宜采取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治疗方法,并配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最后,在“痰浊壅盛证”的界定上,明确指出“头重如裹、肢体麻木、舌苔白腻”等症状。痰浊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滞转化而成。此类型患者需要注重祛痰化浊,辅以健脾燥湿药物来恢复机体平衡。

    综上所述,《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该病不同证候类型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应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药防治此类疾病提供了科学指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生还需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确保疗效最大化。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44T 2559—2024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