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内容、数据采集方法、质量控制及数据分析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405-2024《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监测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监测对象为6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选择基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确保能够全面评估其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监测内容涵盖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健康等多个方面。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便于后续分析和比较。同时强调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伦理考量,要求获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健康评价指标
健康评价部分详细规定了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及其评价标准。例如,对于BMI(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参考值域。此外还特别提到视力检查应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测试,听力检测则需覆盖频率范围从250Hz到8000Hz。
结果分析与报告
标准要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描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方法。最终形成的监测报告应当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反映监测对象的整体健康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报告中还应该包含图表展示,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据信息。
实施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标准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这包括建立专门的工作团队,定期培训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分工;以及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整个监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