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的综合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监测与预警、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长芒苋的防治与管理。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maranthus palmeri, an Invasive Alien Pla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99-2024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长芒苋这一外来入侵植物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该部分明确了长芒苋的科学名称及其特征,包括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确保所有参与者对所要处理的对象有统一的认识。
2. 预防措施:强调了在可能引入长芒苋的环境中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如控制种子传播途径,加强检疫管理等。这一步骤旨在从源头上减少长芒苋扩散的风险。
3. 监测与调查:规定了定期开展长芒苋分布情况的监测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信息数据库等。有效的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新出现的种群,为后续治理争取时间。
4. 物理防控:介绍了通过人工拔除、机械清除等方式直接去除长芒苋的方法。此法适合于小范围或零星发生的区域,操作简单但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持。
5. 化学防控:提出了使用特定农药进行喷洒处理的具体方案,并指出了不同生长阶段适用的不同药剂类型及浓度要求。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较大面积内的长芒苋种群。
6. 生物防控:探讨了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生物因子来抑制长芒苋生长繁殖的可能性。这种方法环保且可持续性强,但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7. 综合管理策略:结合上述各种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综合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应当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
8. 培训与宣传:最后还特别提到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以上内容构成了整个规程的核心框架,对于有效应对长芒苋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执行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