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小站稻稻麦连作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小站稻与小麦轮作的生产模式。
Title:Tianjin Xiazhan Rice Wheat Rot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天津小站稻稻麦连作技术标准DB12/T 1395-2024于2024年发布实施,为稻麦连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关键条文一:播种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耕深应达到25厘米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同时要求施足基肥,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吨以上,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这样做是为了给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确保苗期生长健壮。
关键条文二:水稻栽培管理
标准规定水稻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8-22株。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灌溉管理上要求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特别是在分蘖期要保持田间湿润。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条文三:小麦接茬管理
对于小麦接茬,标准提出要在水稻收获后立即进行整地播种,最迟不得超过7天。这样可以利用水稻收获后的余温,加快小麦出苗速度。施肥上建议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量。同时强调要合理安排轮作顺序,避免连作障碍。
关键条文四:收获与储藏
规定水稻收获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4%以下,小麦则应在12.5%以下。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增加储藏难度。储藏环境要求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低于75%,并定期检查粮堆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止霉变。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条文,可以有效提高稻麦连作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