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既有高层建筑更新改造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既有高层建筑的更新改造工程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Code for Reno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High-rise Buildings - DB11T 2386-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86-2024《既有高层建筑更新改造施工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既有高层建筑更新改造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以下将对规程中的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施工准备阶段
第5.1条:现场勘查与评估
在施工前,应对既有建筑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查和安全性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完整性、地基稳定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结果应作为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例如,对于存在裂缝或倾斜现象的墙体,需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其承载力,并根据检测报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第5.2条: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应当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流程、资源配置及安全保障措施。特别是涉及到高空作业或大型机械设备使用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此外,还应考虑到夜间施工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结构加固与改造
第6.3条:混凝土结构加固
当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可以采用加大截面法、外包型钢法等方法。其中,加大截面法适用于梁柱等构件的加固,而外包型钢法则更适合于柱子的加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新旧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足够高,避免因粘结不良而导致加固效果不佳。
第6.5条:钢结构连接节点处理
对于钢结构建筑,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如果涉及到连接节点的调整,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焊接部位应当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焊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还需注意防锈处理,延长钢结构使用寿命。
安全生产管理
第7.1条:安全教育培训
所有参与既有高层建筑更新改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等内容。培训结束后,还需组织考核,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作业。
第7.3条:应急预案制定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火灾事故、触电事故、坠落事故等常见安全事故类型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以上仅是对规程部分内容的简要解读,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