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的基本要求、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制。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ergy Audit in Public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是提升建筑能效、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而《DB11/T 1007-2024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技术通则》为这项工作提供了规范依据。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第5.1条明确要求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确定审计范围、对象和内容。这一规定确保了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操作。同时,第5.2条强调了数据收集的重要性,要求获取建筑基本信息、设备运行记录以及能耗统计等资料,这些基础信息是后续分析的基础。
其次,在现场检查环节,第6.3条指出应采用多种方法核实能耗数据的真实性。例如通过实地测量确认仪表读数,对比历史数据判断异常波动。这种交叉验证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因错误数据导致的误判。
再者,关于能源使用状况分析部分,第7.4条提出了综合考量法。即不仅要关注总能耗水平,还要细分到各个功能区域和主要耗能设备上。比如对于大型商场来说,要分别评估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及电梯等不同系统的能耗占比。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出节能潜力最大的环节。
此外,第8.2条关于节能措施建议中特别提到,提出的改进建议必须具有可行性与经济性。这意味着在提出技术方案时,除了考虑其节能效果外,还需结合实际条件如投资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所提建议能够真正落地实施并取得预期效益。
最后,在报告编制方面,第9.1条要求报告内容完整且表达清晰。具体而言,报告应当包含审计目的、范围、过程描述、数据分析结论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并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关键指标变化趋势。这样的报告格式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情况并采取相应行动。
总之,《DB11/T 1007-2024》通过对各环节的具体指导,为开展高质量的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提供了有力支撑。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一步骤,才能有效推动公共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