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与监测的技术要求、作业规范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的作业实施与效果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tective Cultivation Machinery Operation and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54-2024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与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作业流程和监测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作业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时的环境条件。例如,作业区域应确保无大型障碍物,地面坡度不宜超过15度。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作业安全,避免因地形复杂导致设备损坏或操作失误。
机具准备
在机具准备方面,标准强调了对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的重要性。包括检查刀片、链条等易损部件是否完好,以及润滑系统是否正常运作。此外,还要求根据土壤类型调整机具的工作深度和宽度,以达到最佳作业效果。
作业参数设定
对于作业参数的设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至5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20至30厘米范围内。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监测与记录
监测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使用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监测设备,实时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速度、深度、湿度等。同时,所有作业记录需保存至少两年,以便后续查阅和分析。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标准特别指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机具的操作手册。在作业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且夜间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1/T 2354-2024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与监测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使用进行了细致的规定,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