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路侧设施与云控平台之间信息交互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车路云一体化架构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路侧设施与云控平台的信息交互设计、开发和测试。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of Vehicle-Road-Cloud Integration - Part 1: Roadside Facilities and Cloud Control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T4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29.1-2024《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技术要求 第1部分:路侧设施与云控平台》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中路侧设施与云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车路云一体化”、“路侧设施”、“云控平台”等核心概念的定义。例如,“路侧设施”是指部署在道路沿线用于感知、计算和通信的设备集合,而“云控平台”则是指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车辆、路侧设备以及交通管理系统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平台。
系统架构
标准描述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其中,感知层负责收集环境信息,通信层确保各层级间的信息传输畅通无阻,数据处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服务层则面向用户提供具体的服务功能。
功能要求
对于路侧设施而言,标准提出了多项功能需求:
- 环境感知:应具备对周围环境(如车辆、行人、天气状况等)的全面感知能力。
- 信息采集:能够准确采集并上传各类交通数据至云控平台。
- 事件检测:及时发现交通事故、拥堵等情况,并迅速上报给云控平台。
- 信息发布:根据云控平台指令向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或其他必要指引。
针对云控平台,则强调其需满足以下几点:
- 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并促进不同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共享。
- 智能决策支持: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
- 安全防护机制: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防止非法入侵及数据泄露等问题发生。
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标准还设定了若干关键性能指标:
- 数据传输延迟不得超过50毫秒;
-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小于30分钟;
- 用户请求响应速度不超过2秒;
-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以上。
安全要求
鉴于车路云一体化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因此特别注重信息安全保护。这包括但不限于:
-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
- 对所有进出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综上所述,《DB11/T 2329.1-2024》不仅为构建高效可靠的车路云一体化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它充分考虑到了当前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