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DB1303T380-2024 渤海海域海蜇蜇伤皮肤护理规范

    DB1303T380-2024 渤海海域海蜇蜇伤皮肤护理规范
    海蜇蜇伤皮肤护理渤海海域急救处理护理规范
    14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渤海海域海蜇蜇伤后皮肤护理的基本原则、评估方法、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渤海海域内从事海蜇蜇伤急救与护理的医疗机构、救援组织及相关人员。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a Jellyfish Sting Skin Care in Bohai Sea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 封面预览

    DB1303T380-2024 渤海海域海蜇蜇伤皮肤护理规范
  • 拓展解读

    渤海海域海蜇蜇伤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意外伤害,正确及时的皮肤护理对减轻伤害、促进恢复至关重要。《DB1303T380-2024 渤海海域海蜇蜇伤皮肤护理规范》为科学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系统指导。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立即脱离接触

    规范要求被蜇后应迅速离开海水环境,避免进一步接触海蜇触须。这是因为海蜇触须持续释放毒素,长时间接触会加重损伤。脱离时应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拉扯触须,可使用厚布或专用工具轻轻移除。

    二、中和处理

    对于蜇伤部位,规范推荐使用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或稀释的氨水进行冲洗。这是因为海蜇毒素多呈酸性,中和处理可以有效减缓毒素扩散。但需注意不可过度清洗,以免破坏伤口周围组织。

    三、局部冷敷

    规范强调在初步处理后应立即对蜇伤部位进行冷敷。冷敷温度控制在15-20摄氏度之间,时间不超过20分钟。冷敷能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炎症反应,但需防止冻伤。

    四、观察与就医

    规范明确指出,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全身瘙痒等症状,应立即送医。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在24小时内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以排除潜在并发症。

    五、后续护理

    对于轻度蜇伤,规范建议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若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热痛加剧,应及时复诊。同时提醒患者避免抓挠伤口,以防继发感染。

    该规范的制定填补了渤海海域海蜇蜇伤护理领域的空白,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基层医护人员及公众提供了权威参考。遵循规范操作,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海蜇蜇伤带来的健康风险。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1303T377-2024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