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西葫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设施西葫芦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acility Gour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905-2024设施西葫芦生产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对设施西葫芦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是品种选择环节,标准要求选用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西葫芦设施栽培多在冬春季进行,环境条件相对恶劣,需选择适应性好的品种以保障产量和品质。
在育苗方面,标准规定采用穴盘育苗方式,基质要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播种前种子需进行温汤浸种处理,既能提高发芽率又能有效杀灭表面病菌。苗期温度管理要严格控制,出苗前保持较高温度促进齐苗,真叶出现后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徒长。
关于定植环节,标准指出定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进行。定植密度要合理,株行距通常为40×60厘米,每亩栽植2500-3000株。定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在田间管理上,标准强调要适时浇水追肥。缓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开花结果期需多次追肥,每次追肥结合浇水进行。水分管理要遵循\"小水勤浇\"的原则,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地温下降影响根系生长。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农业防治上,要实行轮作制度,及时清理棚内残枝败叶。物理防治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最后在采收环节,标准规定当果实充分膨大且果皮有光泽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间宜选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收工具要清洁卫生,避免机械损伤。
以上是对DB61/T 1905-2024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能为从事设施西葫芦生产的人员提供实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