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的设计、选型、安装、验收及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合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中外窗系统的应用。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External Window System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1/T 331—2024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标准》是一项针对居住建筑外窗系统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和居住舒适度。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
第5.1.1条:外窗系统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环保性。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外窗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能,还必须考虑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铝合金型材应具备较高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而玻璃则需达到一定的隔热、隔音效果。
第5.1.2条:外窗框体材料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5W/(m²·K),且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低于0.7。
解读:该条文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能耗表现。较低的传热系数意味着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有助于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的能量消耗。同时,较高的可见光透射比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降低白天照明需求。
安装与施工
第6.2.1条:安装前应对洞口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确保墙体基层处理到位。
解读:准确的测量是保证外窗安装质量的基础。如果洞口尺寸偏差过大,可能导致密封不良或固定不稳等问题。此外,墙体基层的质量直接影响外窗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做好清洁和平整工作。
第6.2.2条:采用防水密封胶带或其他有效措施对外窗四周进行密封处理。
解读:有效的密封措施能够防止雨水渗漏,保护室内免受潮湿侵害。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并正确施工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也关系到住户的生活品质。
节能设计与性能测试
第7.1.1条:外窗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开启方式及面积比例。
解读: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外窗的最佳设计方案。比如,在寒冷地区应优先选用平开窗以提高密封性;而在炎热地区,则可适当增加推拉窗的比例来促进空气流通。合理的面积配置既能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第7.2.1条:每批次产品出厂前均需按照规定项目进行全面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解读:严格的出厂检验制度可以确保每一件外窗产品都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等关键参数,只有经过严格测试的产品才能保障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DB3401/T 331—2024》标准在外窗系统的设计、选材、安装直至最终验收等多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对于推动我国居住建筑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