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围产期母羊酮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
Title: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Ketosis in Perinatal Ew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57—2024《围产期母羊酮病诊断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围产期母羊酮病的诊断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规程明确了围产期母羊酮病的定义,即指母羊在围产期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一定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在症状观察方面,规程指出,患病母羊通常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弱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体重下降。此外,还可能出现肌肉震颤、行走不稳等神经症状。这些症状的描述有助于兽医快速识别疑似病例。
再者,规程强调了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其中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一般小于3.36 mmol/L)是诊断酮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测定也是关键环节,当其水平高于2 mmol/L时,可作为确诊依据。此外,尿液中丙酮体的存在与否也能辅助判断病情。
另外,规程还提出了综合评估的要求。要求结合动物的历史信息如饲养管理状况、饲料成分分析以及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考量。例如,长期饲喂低质量粗饲料或突然改变日粮配方都可能诱发该病。
最后,规程建议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包括补充葡萄糖溶液以纠正低血糖状态,使用维生素B族促进新陈代谢,并根据需要调整饲养方案确保营养均衡。
以上是对DB15/T 3757—2024中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