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物探技术的基本要求、方法选择、数据采集与处理、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和监测中的物探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Geological Haz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876—2024地质灾害物探技术规范》是一部专门用于指导地质灾害防治中物探技术应用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广西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对物探方法的选择、设备配置、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成果解释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以下将选取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物探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限制和技术服务对象,确保了物探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定义:标准对“地质灾害”、“物探”、“激发极化法”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界定。例如,“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诱发,在特定条件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物探”则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场变化规律来探测地下结构特征的方法。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理解差异导致的技术分歧。
3. 工作流程:标准要求物探作业应遵循前期准备、现场勘查、仪器布置、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及最终报告编制六个阶段依次开展。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要求,比如前期准备时需收集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现场勘查则强调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合理选择测线方向与间距等。
4. 仪器设备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推荐使用相应的物探手段及其配套设备。如对于浅层滑坡体内部结构探测,可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地震波反射法;而对于深部构造断裂带的研究,则建议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同时,还特别指出所有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维护保养以保证测量精度。
5. 数据质量控制:为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标准提出了多项措施来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设置对照实验验证结果一致性、采用多种方法交叉验证关键参数值等。此外,还强调了原始记录的重要性,要求完整保存所有相关文档以便追溯核查。
6. 成果表达形式:最后,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还需按照统一格式撰写最终报告。报告内容应当涵盖项目概况、采用的技术路线、取得的主要发现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说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结论都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得出,不得随意夸大或缩小实际状况。
综上所述,《DB45/T 2876—2024地质灾害物探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项目启动直至结束全流程所需遵守的基本准则,而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供了许多实用性强的具体建议。这对于促进广西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