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牙鲆耐高温专门化品系选育的技术要求、选育程序、试验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牙鲆耐高温品系的选育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Heat-resistant Strain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36-2024牙鲆耐高温专门化品系选育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威海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牙鲆耐高温专门化品系的科学选育。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并进行详细解读。
【条文】3.1 品种来源与基础群体构建
【解读】本条明确了牙鲆耐高温专门化品系选育的基础工作。要求选用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牙鲆亲本,通常选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适应较高水温条件下的野生种群或已有的养殖品种作为基础群体。同时强调了群体规模的重要性,建议基础群体数量不少于500尾,并且要保证群体内个体间遗传变异丰富,避免近亲繁殖导致遗传衰退。此外还应记录亲本的相关信息如产地、年龄、生长性能等,为后续选育提供数据支持。
【条文】4.2 性状测定指标
【解读】此条列出了牙鲆耐高温性状的主要测定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耐高温存活率、生长速度、饵料转化效率等。其中耐高温存活率是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可通过将试验鱼置于不同温度梯度(例如从常温逐步升高至30℃以上)的水体中观察其生存状况来测定。生长速度则需要定期测量鱼体全长和体重的变化情况。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到了实际生产需求以及对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考量。
【条文】5.3 遗传评估方法
【解读】该条提出了遗传评估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首先需要采集样本DNA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常用的有微卫星标记和SNP标记两种方式。通过比对分析可以获得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水平。接着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估算各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而筛选出具有高遗传增益潜力的个体。最后结合表型资料建立遗传模型,预测下一代的表现型值,为精准育种提供依据。
【条文】6.4 育成管理措施
【解读】这一部分强调了育成阶段的关键管控措施。要求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以促进健康生长,同时注意水质调控确保溶解氧充足且pH稳定。投喂时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根据鱼苗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方比例。另外还需密切关注疾病防控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扩散。此外还提倡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以上是对DB3710T 236-2024中几个重要条文的专业解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