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小麦宽幅精播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盐碱地区域的小麦宽幅精播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cision Wide-row Sowing Cultivation of Wheat i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DB 3705T 25-2024)是一部专门针对盐碱地环境下的小麦种植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品种选择这一部分,标准指出应选用抗盐碱、耐旱性强且适应性广的品种。例如,“济麦22”、“山农21”等都是经过实践验证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小麦品种。这是因为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在高浓度盐分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在播种时期方面,标准建议以当地气温稳定降至16℃至18℃为最佳播种时间。过早播种可能导致幼苗冻害,而延迟则会影响分蘖数及最终产量。此外,还强调了要根据土壤含水量调整播种深度,通常情况下保持在3厘米左右即可。
再者,肥料施用也是该规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标准要求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并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使用。具体而言,每公顷可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作为基础肥料,并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料,其中氮肥占总量的三分之一,磷肥四分之一,钾肥五分之一。追肥则需依据苗情长势灵活掌握,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拔节期,第二次在孕穗期。
最后,病虫害防治同样不容忽视。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鼓励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深耕晒垡等方式减少病原菌基数;同时合理利用化学药剂,比如对于蚜虫可用吡虫啉类药物喷雾处理,而对于锈病则可选用三唑酮类杀菌剂喷洒。
以上就是对《盐碱地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